心理医生手记(十六)——有他没我 父母生二孩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采访时间:2021年2月26日
采访地点: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师:周洁
案例摘要:父母生二孩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您不用劝我,妈妈要是生下二孩,那我就去死!”这是13岁的佳佳面对周洁医生说的第一句话。
佳佳的母亲怀孕四个多月了,实在瞒不住时,才终于让佳佳得知了这个“喜讯”。但对于佳佳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家庭里会增添一个新的成员,有极大的可能是弟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她隐隐感觉到了妈妈怀孕后的态度转变。
面对“危机”,佳佳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歇斯底里,逼着妈妈把孩子打掉。这让妈妈十分愧疚,整日以泪洗面,不敢面对自己的女儿,选择了回避。一个月来,同一屋檐下的母女,却一天也没碰过面。
爸爸认为佳佳这是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严肃地训斥了佳佳,表示不会纵容她的无理取闹,妈妈也一定会把孩子生下来,并未太过在意。
佳佳被“无视”了,她拒绝再与父母沟通,选择了自认为更有效的方式,拿刀架在脖子上,用生命威胁父母。这一招吓坏了父母,他们实在不能理解佳佳为何这般抵触新成员的到来。为避免事态升级,佳佳的姑姑带着她来到了心理门诊。
起初,周洁医生与佳佳的沟通常常会陷入僵局。佳佳表现出了强烈的防御心理。在她看来,周医生是父母的又一位“帮凶”,都是来劝说她接受二孩的诞生。前三次的治疗中,周医生努力向佳佳澄清身份,从佳佳的角度看待她的处境,表示出尊重与理解。这是佳佳从未有过的体验,自从她反对父母生二孩,父母与亲戚朋友都在指责她,她仿佛站在了全世界的对立面,没有人表达过理解与共情。
佳佳感受到了周医生的真心帮助,渐渐卸下了防备,她在诊疗室中痛哭流涕,向周医生倾诉了自己的痛苦。原来,小时候,爷爷和爸爸就极力想要家中添个弟弟,但佳佳不同意,母亲也因此一直没有同意生二孩,还承诺就算怀了孩子,也会去医院打掉。但爷爷和爸爸长达十年的劝导让妈妈的态度逐渐松动了,妈妈希望父母年迈无力时,佳佳也能有个弟弟相互扶持、相互照应。母女间的“统一战线”全线崩溃了,妈妈同意了生二孩,还选择了隐瞒,佳佳只感受到了欺骗和背叛。
针对佳佳的情感冲突,周医生的治疗包含了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周医生明显感受到了佳佳内心的安全感缺乏问题,他对二胎的愤怒、对父母的愤怒、自杀的冲动无不印证着她的安全感问题,而核心原因是由于自从妈妈怀孕以来她逐步地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了,这令她焦虑和恐慌,直至极度的不安全。周医生引导她看到自己最本质的需求是父母对她的爱,而打掉二胎并不能帮助增加父母对她的爱。同时与她探讨如何做才能正能地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填补安全感。
第二个重点是佳佳感受到来自妈妈的背叛。一个人在一段关系中有多受伤,那么也就说明这段关系有多重要。周医生发现佳佳之所以这么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与妈妈的关系非常亲密。周医生鼓励她去了解妈妈的背叛到底是因为什么。原来佳佳的妈妈相继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因意外过世了,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孩子,这刺激到妈妈柔软的内心了,她害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女儿的身上,所以最终才同意怀二胎。在得知这些之后,佳佳的内心对于妈妈的背叛释怀了不少。
第三个重点是家庭的重男轻女情结。在咨询中佳佳多次提及重男轻女的话题,但周医生敏锐地发掘:事实并非如她所说的那般偏激,恰恰相反,很多细节能够看出父母对她其实非常疼爱。在后续咨询中,周医生有意识地引导她描述更多与父母生活互动中的细节,让她逐步感受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爱与温暖,让她看到家庭中的爱其实一直都在。
通过两个多月的诊疗,佳佳的情绪逐渐稳定,她不再以极端的方式反对二孩,也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选择组建一个四口之家。那么,要二孩到底需不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呢?周医生建议,超过10岁的孩子认知能力强,已经有了完整的家庭概念,切忌先斩后奏或是隐瞒不报。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理解的需求达到了峰值,我们需要充分给到孩子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要告诉他们世上的爱千千万万,没有“唯一”,即使没有二胎,他们也不是唯一被父母爱着的存在,父母同样需要爱他们的父母以及自己。针对年纪更小的孩子,周医生表示年龄小往往易于引导,可以创造机会让他们多接触小小孩,学习爱护小生命,再逐步聊起二孩问题,询问他们的意见。当然,周医生也提醒生二孩前的讨论固然重要,但生命呱呱坠地后的“售后”服务——养育孩子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