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手记(四十七)——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采访时间:2021年12月21日
采访地点: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师:李玉凡
案例摘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小艺和小优是一对双胞胎,在爸妈和周围所有人眼里,让这对小姐妹一模一样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且政治正确的事情。给她们穿一样的衣服、梳同样的辫子、戴相同的发卡……即便这样,出现在李玉凡医生咨询室里的这对小姐妹,却没有一点双胞胎的样子。
你是光,我是影子
和活泼开朗的妹妹小优不一样,姐姐小艺显得极为沉默。虽说是姐姐,也不过比小优早出生5分钟而已。妹妹白胖可爱,神采奕奕,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向李医生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姐姐遇到的问题,急切地希望可以帮助姐姐。而瘦弱忧郁的小艺安静地坐在沙发上,轻轻摆弄着自己的手指,神情淡漠,仿佛在听别人的故事。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自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可惜这个道理小艺和小优的爸妈并不能理解。外在的复制粘贴发展到内在的去异求同,被比较或许就是每对双胞胎摆脱不了的宿命。
“妹妹小嘴真甜,多招人喜欢啊,姐姐怎么就不爱说话呢?”
“妹妹身体素质好,不像姐姐瘦瘦弱弱总是生病,不让人省心。”
“妹妹都当班干部了,姐姐也要努力啊。”
长期处于比较中又是弱势的一方,妹妹的光环成了压在小艺头上的阴霾。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渐渐苏醒,小艺渴望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却一次次因为不像妹妹而被打击。同胞间奇妙的亲密与感应混杂着被比较的失落与恨意,姐姐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与妹妹相处。
“明明是两个人,我却活的像妹妹的影子。”小艺露出一丝苦笑。
你受人喜爱,我遭人背弃
小艺的问题出现在新入大学两个月后。那天下课后,她发现自己新交的好朋友正亲密地挽着其他女孩的手臂,谈笑风生。她们分享着同一串冰糖葫芦,一路打打闹闹,留下肆意的欢笑,完全没有注意到不远处的小艺早已泣不成声。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却换来好朋友的“背叛”,小艺奔溃了,她无法接受这一切,把自己关在家里,再也不愿出门。
“我全心全意对待她,她为什么要和别人那么好,我只是想要一个完全属于我的朋友啊,有错吗?”小艺强忍着泪水问李医生,满眼都是让人心疼的倔强。
小艺的心事旁人无法理解,朋友感到不可思议,爸爸觉得她小气,妈妈说她想太多。爸妈离婚后,小艺判给了爸爸,妹妹跟着妈妈搬了出去,但在爸爸的特意安排下,姐妹俩仍在同一个班级上学。老师和同学们似乎更喜欢活泼可爱的妹妹,小艺的朋友也都变成了妹妹的朋友。爸爸已另寻新欢,妈妈的关心遥不可及,妹妹也让自己倍感压力,小艺饱尝“众叛亲离”的滋味。高考结束后,她毅然决然填报了离妹妹千里之外的大学,本以为可以开始完全属于自己的崭新人生,没想到再次遭到朋友“抛弃”。
你曾是我最想逃离的人,你也与我有最深羁绊
李医生能理解小艺的痛苦,双胞胎之间的竞争可以追溯到子宫内,空间的争抢、营养的争夺,每一项都关系着自身的生死存亡,存活下来的驱动力让每一对双胞胎都有异常强烈的竞争感。而出生后也需要争夺父母的照顾与关注,抢夺有限的生存资源,竞争其实从未停止,小艺从小就处于竞争的劣势方,被反复比较,多次抛弃,自然无比憧憬他人全心全意的注视,渴望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但是呢,我们都是一个人孤独地来到这世界上,而你不是。”李医生安慰着小艺:“或许妹妹分走了本该属于你的关注,但你也因此多了一个亲人,一个朋友,一个血脉相连的人,你们互相陪伴,不离不弃,神奇的感应让你们比朋友更像朋友,对不对?失去的东西总会用其他的方式补偿给你,曾经离开过你的人也终将回到你的身边。”小艺释怀地瘫软在沙发上,妹妹和妈妈进来抱着小艺,母女三人哭做一团,既戏剧又温馨。
一个孩子就足以让父母手忙脚乱,作为双胞胎的父母更是焦头烂额。外表的高度相似常常让父母产生只需完全公平的错觉,而忽视了个体差异。在养育过程中,李医生建议父母可以这么做:
1、维护自尊,拒绝比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拒绝互相比较;承认竞争的合理性,并防止因过度竞争造成孩子身心伤害。
2、发展个性,不要贴标签。相似的皮囊下也是各具特色的灵魂,不要过早下定论,随意贴标签;尊重孩子个性化发展比简单粗暴地追求绝对公平更重要。
3、允许私有物品存在。“所有权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财产所有权是人格的基础。”私有物品神圣不可侵犯,家长不应强迫孩子分享个人物品。
4、单独的亲子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单独与父母互动交流,给予百分百的关注,满足孩子所需的安全感。
我们哪里都差不多,但我们是两个人。